今天的草屯,原來有一個有趣士氣十足的古地名-草鞋墩,一望無際的綠色稻田,讓這裡成了南投縣的米倉,這裡的人種稻為生,打穀成米,也利用稻草的剩餘價值,發展出一段為生活打拚的歷史。
在草屯鎮股坑巷風水坪內,有個「風水坪水土保持戶外教室」,成立於民國八十年,鄰近中潭公路南側,內有草坪活動區、教學設施、植物大觀園及休閒遊憩區等四種不同功能的區域。
本戶外教室擁有大片翠綠的草坪,遊客可以在這裡恣意徜徉,初秋時節,落葉散落在草皮上彷彿是從土裡鑽出來一般,讓人草葉莫辨。
在這裡的草坪,除供應水土保持局及南投縣政府作為植生綠化草苗外,也是露營及各項大型活動熱門地點。
草屯原本是做草鞋的大本營。溫暖和煦四月天,綠油油稻秧旁、田梗邊,把去年收割下來稻桿,堆成了一個個的草阜這些曬乾的稻草,便是做草鞋的最好材料。雖然現在不再有人穿草鞋了,卻堂而皇之登上了家家戶戶的客廳,成為別緻的擺飾,身負了更大的鄉土文化傳承使命。 |